PG电子
建研设计:8月29日召开业绩说PG电子下载明会投资者参与
证券之星消息,2025年8月29日建研设计(301167)发布公告称公司于2025年8月29日召开业绩说明会。
具体内容如下:问:董秘你好!原延迟的仃单下半年开工了吗?预估下半年业绩能否升?答:您好!对于延迟开工的在手订单,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已通过全面配合客户各项工作要求、提升服务效率,以及主动与客户协商沟通相关问题等方式积极推进项目。下半年的业绩情况受外部市场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公司自身经营举措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尚不能确定,请您关注后续的公司定期报告。谢谢!问:为啥股价跌跌不休?是否公司下半年预估业绩亏损?答:您好!公司二级市场股价不仅取决于自身盈利水平和发展前景,还受金融政策调控、市场供需变化、投资者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司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理性决策,审慎投资。公司下半年的业绩情况受外部市场环境、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公司自身经营举措等诸多因素影响,目前尚不能确定,请您关注公司后续定期报告。谢谢!问:一季度业绩尚可,二季度为啥白忙还亏损?答:您好!根据2025年一季度报告和半年度报告中数据,二季度公司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在于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公司将继续加强应收账款催收,控制减值损失的增长。谢谢!问:以前的请答复!谢谢!答:4.以前提问的问题请复!谢谢!您好!前面的提问已经复。谢谢!问:董秘你好!原延迟的订单下半年能否开工?业绩能否升?自从上市买了你们的股票亏损严重,真金白银的钱打水漂!答:您好!对于延迟开工的在手订单,在公司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已通过全面配合客户各项工作要求、提升服务效率,以及主动与客户协商沟通相关问题等方式积极推进项目。公司已通过提升方案创作专业水平、打造专项特色设计产品、深化市场经营与品牌建设,以及加快拓展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与行业变革趋势的相关多元化业务领域等,努力提升经营业绩。后续业绩情况请您关注公司定期报告。公司二级市场股价不仅取决于自身盈利水平和发展前景,还受金融政策调控、市场供需变化、投资者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司提醒广大投资者注意二级市场交易风险,理性决策,审慎投资。谢谢!问:计划如何保持或升盈利水平?答:您好!公司将以持续提升作品品质、强化科研创新能力优化全链条服务为工作重点,进一步增强设计主业竞争优势同时紧跟时代步伐,坚定不移加快发展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装配式建筑、数智建造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趋势的业务,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和动力源;积极拓展工程质量检测、设计牵头的EPC总承包、全过程咨询等产业链延伸业务,以及合同能源管理、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修缮、乡村建设设计等多元化业务,增强企业发展韧劲和抗风险能力。谢谢!问:中报显示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为-47万元(同比降97%),而上半年整体净利润同比上升44%,这种季度间剧烈波动的原因是什么?答:您好!根据公司公开披露的数据,公司二季度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在于信用减值损失的增加。当前,公司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多方式、多渠道促进资金笼。今后,公司将继续加强应收账款催收,降低应收账款收风险。谢谢!问:省外拓展面临哪些挑战?有具体的时间表和目标指标吗?答:您好!为加快开拓安徽省外市场,公司拟利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在上海、海口、深圳、重庆、南京(变更后的实施地点)等城市新增分支机构。但由于当前行业需求不足,公司省外业务拓展难度及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加大,投资效果可能达不到预期盈利要求。同时,省外业务的拓展需要软硬件投入和团队搭建,需要项目积累提升品牌知名度。业务拓展后管理半径延长,对公司跨地域的组织管理、项目管理、质量控制和人员管理方面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截至目前,已设立了重庆分公司、南京分公司,并利用自有资金设立了上海研泊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募集资金项目建设计划,其余城市分支机构的设立完成时间预计为2027年底。谢谢!问:在成本控制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答:公司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加强对成本费用支出的控制。不断提升信息化水平,健全业务与财务融合平台,探索以项目效益为核心的成本核算,促进降本增效。持续深化流程优化,通过BIM技术、标准化设计流程减少图纸返工,控制人工和时间成本,提升设计效率。谢谢!问:往年二季度净利都在1500万左右,今天亏损一百万左右严重影响预期,什么原因,公司股价长期下跌处于市场最小国资控股巿值票,有没有想改变。答:您好!根据公司公开披露的数据,公司2025年二季度业绩变动的主要原因在于信用减值损失增加。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公司将坚持加强应收账款催收,多方式、多渠道促进资金笼,降低应收账款收风险。公司十分重视市值管理,在近年来行业下行、竞争激烈承接项目建设周期拉长、款压力较大等不利环境下,公司坚持通过采取多项经营举措发展主营业务、努力提升经营业绩、稳定现金分红比例等方式来馈广大投资者。谢谢!问:董秘你好!建筑设计工程受环境影响整体下滑,公司是否考虑并购重组(收购其他行业)?答:您好!公司将结合行业现状和自身发展需求综合考虑是否进行并购重组,未来若有相关计划,公司将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谢谢!问:在技术研发上的投入情况如何?近期有哪些创新成果?答:您好!公司2022年-2024年的研发投入金额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24%、3.43%、4.64%,基本保持稳定。研发成果方面,截至2025年半年度末,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9项发明专利、73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外观设计专利和18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另有6项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公司在装配式建筑、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智能建筑、建筑产业化等重点领域主持或者参与研发了安徽省重点研发计划“分布式光伏与土壤源热泵耦合技术研究与工程示范”、“夏热冬冷地区建筑空调系统绿色设计评价关键技术标准研制”和安徽省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近零能耗建筑围护结构技术研究与示范”等课题;参编了国家标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制冷系统及热泵 挠性管道元件和非金属管件 要求和分类》、行业标准《商店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绿色设计产品评价技术规范高温热泵机组》主编了47项安徽省地方标准,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民用建筑绿色设计标准》等。谢谢!问:公司新增“可控核聚变”概念(中标聚变新能水冷系统项目),该业务是短期项目还是长期战略方向?预计对未来营收和利润的贡献比例是多少?答:您好!近年来,公司加强了大科学装置建筑设计项目的业务布局,近期与中国电子系统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的“BEST设备水冷系统采购与集成”是公司以上业务布局下的相关项目,该项目预计对公司的营收和利润不会产生重大影响。谢谢!问:公司考虑调整业务结构吗,聚焦高附加值业务?答:您好!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公司将继续以建筑设计、咨询业务为核心,横向拓展合同能源管理、历史建筑与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业务、建筑消防业务、乡村建设设计业务等多元化领域,纵向集成工程建设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如设计牵头EPC、全过程咨询、工程质量检测等,致力于打造多元产业生态,全面提升企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谢谢!问:未来的增长潜力如何?有哪些内外部因素可能影响增长?答:您好!近年来,公司强化资源统筹配置,着力构建“建筑设计核心主业+新兴业务设计与咨询”并进的发展格局,为企业未来增长筑牢根基。(1)持续夯实建筑设计主业竞争优势,同时紧跟国家政策导向和行业变革趋势,不断完善绿色建筑、建筑节能、装配式建筑设计等新兴业务设计与咨询板块布局,加速市场拓展步伐,着力打造第二增长极。(2)继续完善多元化业务布局,大力推动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历史建筑与文化街区保护利用业务、建筑消防业务、乡村建设设计业务等,以有效拓宽公司业务发展空间,提升公司抗风险能力。(3)持续拓展产业链延伸业务,发展设计牵头的EPC,并已取得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许可证,为构建“设计牵头+全周期服务”的EPC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加大对全过程咨询业务的拓展力度逐步优化业务盈利结构和增强市场竞争力;以控股子公司安徽省建院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为实施主体,持续推进工程质量检测业务发展。(4)加速人工智能应用部署,全力推进数智化转型进程。但是,增长潜力也受到市场竞争风险、业务创新风险、业务区域性风险、省外市场开拓风险、质量管理风险、人才流失风险等因素的影响。谢谢!问:公司在元宇宙,游戏类建筑应用设计有没有安排?答:您好!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承接过元宇宙、游戏类建筑设计项目,谢谢!
建研设计(301167)主营业务: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咨询、研发及其延伸业务,包括常规建筑设计业务、新兴业务设计与咨询、EPC工程总承包、施工图审查、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合同能源管理等。
建研设计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主营收入1.59亿元,同比下降7.7%;归母净利润1008.58万元,同比上升78.44%;扣非净利润487.76万元,同比上升884.16%;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7741.33万元,同比下降24.85%;单季度归母净利润-72.47万元,同比下降111.97%;单季度扣非净利润-342.11万元,同比下降231.06%;负债率28.7%,投资收益524.38万元,财务费用14.3万元,毛利率27.79%。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建研设计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较差,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